网站首页 > 百合趣闻> 文章内容

百合趣闻周光敏:《养生-保健-与中国传统医药学》专栏文章:药食佳品话百合之三:百合文化趣闻上

※发布时间:2013-5-12 11:27:22   ※发布作者:habao   ※出自何处: 

  这里有46万字的老周个人传记《漫漫人生》全文、40多年来写的诗词和发表的学术论文、已出版的书籍《华夏龙根觅源》全文、即将出版的长篇历史章回小说《中华上古十二帝》56回内容、及博客文章共约200多万字。

  药食佳品话百合之三:百合文化趣闻(上)正是因为百合的鳞茎由众多的侧生鳞片拥抱在一起,所以有了“百合”这个美丽的名字。百合,百合,百年好合,百事和合。于是百合就成为中国民间吉祥的象征。人们将她喻意为爱情、和睦、团聚,所以每当成婚之日,人们往往会为新人送上一束百合花,而婚庆的对联或者婚礼的颂词上总会有一句“百年好合”的赞语。

  古往今来,百合不仅是诗人墨客和歌者吟咏的对象,就是普通的老百姓也对她喜爱有加。她那清新的、散发出淡淡清香的花瓣,她那在风中摇曳的婀娜多姿的身影,就像一位不问尘事的清纯、高雅的仙女,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在众多的咏颂百合的诗词中,老周特选取出四首以飨诸位:

  一、百合 宋 苏东坡

  芳兰移取遍中林,余地何妨种玉簪。

  更乞两丛香百合,老翁七十尚童心。

  二、百合 宋 舒岳祥

  千戏不上枝,绿茎丹萼称施为

  灯笼翠干从高揭,火繖流苏直下垂。

  文豹翻身腾彩仗,赤龙雷爪摆朱旗。

  莫疑衰老多夸语,渍蜜蒸根润上池。

  (前六句将百合花的形、神写的出神入化,最后一句则写明百合鳞茎的食用方法和食用价值。“上池”,指心肺部位。老周注)

  三、百合花 清 严兆鹤

  学染淡黄萱草色,几枝带露立风斜。

  自怜入世多难合,未称庭前种此花。

  四、百合 南朝后梁 萧詧

  接叶有多种,花开无异色。

  含露或低垂,从风时偃仰。

  南朝后梁宣帝第三子萧察这首五言《百合》古诗,是一篇较早的咏百合花诗作。这说明百合花在南北朝时期已成为宫苑的名花了。诗的特色较朴实。前两句交代了花色与叶状。说百合的叶片依品种的差异而长出不同形态,是一株“开花无异色”的白百合花。这种白百合花就是我国本产的麝香百合。后两句写春光中的花韵。清晨,挂着晶莹的露珠,像含羞地低垂着。微风阵阵,摇曳俯仰。恰似舒袖曼舞,婀娜多姿。这首诗笔墨并不华丽,却写出了百合花静与动的优美情致。

  前面为大家介绍了几首咏百合的古诗词,下面再为大家讲述一个有关百合的故事。这个故事出自唐代传奇小说集:《古异记》(又称《集异记》)。撰者唐代薛用弱,字中胜。河东(今山西永济西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书中所讲故事原文如下:

  “兖州徂徕山寺曰光化,客有习儒业者,坚志栖焉。夏日因阅画壁于廊序,忽逢白衣,年十五六,姿貌绝异。因诱之于室,情款甚密。及去,以白玉指环遗之,因上寺门楼隐身,目送白衣行,计百步许,奄然不见,乃识其处,寻见百合苗一株,白花绝伟,客因割之,根本如拱,瑰异不类常者,及归,仍启其重跗(花萼房),百叠既尽,白玉指环,宛在其内。”

  如将上文译为今文则是:

  在山东兖州的徂徕山上,有一座光化寺,寺里客居着一位书生,他决心在这个风景幽美又十分安静的地方住下来读书习文。此时正值夏日炎炎,书生信步来到廊下,观看两厢的壁画。忽然,看见一位白衣,约有十五六岁,姿貌超群,夺人魂魄。书生登时乱了方寸,便将少女诱至居室。少女也不,欣然从命。二人在室内情款甚密,良久始别。二人分手时,书生赠少女以白玉指环,以为信物。少女谢过之后就匆匆离去。书生心中依恋不舍,便登上寺门楼,目送白衣少女远去。只见她走出寺门一百余步,奄然不见。书生心生疑惑,急忙走下楼来,寻到少女消失之处,却见地上长着一株百合花。这株百合花亭亭玉立,白色的花朵开得非常大,于是书生将它刨了出来,只见其根像一块玉石,长得比拳头还大。他将这株百合花带回室内,并小心的将重叠的花瓣一层层剥开,当剥去上百片花瓣直到花心时,突然发现他赠送给少女的白玉指环竟然藏在里面。

  由此看来,这位脉脉多情的少女,竟是传说中的百合仙女了。这大概是中国最早记载的有关百合的故事了。

  (下一篇:周光敏:《养生-保健-与中国传统医药学》专栏文章:药食佳品话百合之四:百合文化趣闻(下),请关注,请评点!)